雕琢,給了和田玉二次生命,我們在欣賞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玉器時,對它恰到好處的曲線、趁手的輪廓、與皮色完美融合的意象、以及光源下微微反射的柔潤光感贊嘆有加,仿佛它天生就該如此。



374-app水印.jpg



有些玉友,在欣賞了這些佳作后,再看自己兜里那個“平平無奇”的原籽,便埋怨,為啥他們那些東西那么“油膩”,而我的東西就像個“愣頭青”一樣?


01.webp.jpg


那是因為籽料的本貌,并不是如此“油膩貌美”,玩玉時間長的朋友,有時會喜歡買原石、毛料等自己去做工,都知道,料子在打磨拋光前后,差距還是蠻大的。從原石到成品,總共需要數(shù)道工序,打磨拋光,是最后兩道,也是極其關(guān)鍵的兩個步驟,這兩個步驟能將籽料的玉性充分發(fā)揮甚至放大出來,還能左右它的感官光澤,是“油光發(fā)亮”,還是“低調(diào)內(nèi)斂”。



02.webp.jpg


就單說打磨這一個工序,最貴的也能到幾千元,不過幾千塊的打磨,基本是天價玉石會用得到的,也算是鳳毛麟角了。


籽料是天然形成,每一塊原石,都經(jīng)歷了幾千上萬年的演變。我們愛紅皮白肉,羊脂美玉,但不是每一塊原石,都天生圓潤美觀,大部分剛挖出來的料子,都是“灰頭土臉”的。老裂、臟皮、表面顏色不一,坑坑洼洼是常有的事情:



03.gif


《丑石》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門前一塊不方不圓,無形無棱的丑石,不能砌墻不能洗衣,被認為百無一用,遭人嫌棄,而偶然路過的天文學(xué)者一眼看破這是一塊珍貴的隕石,從而身價倍增。這塊石頭,就有點像那些看似外表樸素的籽料原石一般,一眼瞧著不好看,只是因為它們之前經(jīng)歷過許多摩擦,才會在表面留下瑕疵、石皮等等。然而,碰上有慧眼之人,稍加打磨修飾,待到它內(nèi)部的細膩油潤釋放出來,便搖身一變,變成令人嘖嘖稱贊的美玉。早些時候,也聽過一些例子,說是毛料被拋光后,市場價格便一下提高不少。



04.webp.jpg



單純拋光,有機器和手工,機器拋光是為最粗糙便宜,這里不談,手工的話能做出啞光、柔光、高光的效果。一般來說,和田玉作品多會選用柔光,是最接近玉質(zhì)本身的油潤感,也根據(jù)不同的作品情況,選用啞光,啞光則顯得更加高級。高光的話,多為翡翠用,或者是用在一些玉質(zhì)油潤度不足的俄料青海料等上面。



07.webp.jpg



當(dāng)然要想更好的展示玉性的“油膩”,首先這塊料子本身,就得老熟。不然一塊玉質(zhì)本就干巴巴的料子,即使拋光上油,等時間一長還是會逐漸“恢復(fù)本性”。而玉質(zhì)老熟的料子,也得選用上佳的技術(shù),方能達到“錦上添花”的效果。



05.webp.jpg


原石還好,若是成品拋光,光靠機器是不能把作品中的意境和細節(jié)表達出的,好的拋光師,根據(jù)作品內(nèi)容,嘗試去理解玉雕師的思路,再一點一點的細細揉搓,方能充分展示作品本身所要傳遞的效果。



08.gif



拋光,是一項費時費力的活兒,好的拋光,能使好的籽料更加出彩,也能彌補某些料子玉質(zhì)稍差的短板。我們現(xiàn)在欣賞的那些美輪美奐的作品,也許它們本身的美曾經(jīng)被外表的“灰頭土臉”所掩蓋,但因為有背后這些手藝人一步步的付出,才使得它們能夠“脫胎換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