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有玉,藏于山川、經(jīng)億萬載,匯聚天地靈氣而生,正是激起古人“愛玉之心”的基礎(chǔ)。
歷史上愛玉成癡的名人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孔子愛玉,將其從神壇拉入塵世,將其從樸素的外表之美中升華,與君子美德聯(lián)系起來,呈現(xiàn)出天人合一的哲思,還使得“比德以玉”的思想深鑄民族血脈,成就玉文化史上光明而盛大的一筆。
詩仙李白也是玉的忠實粉絲,他將對玉的喜愛包裹在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中,“玉階生白露,夜久侵羅襪”、“玉不自言如桃李,魚目笑之卞和恥”、“狂風(fēng)吹卻妾心斷,玉箸并墮菱花前”……玉是“美好”一詞的物化,詩情文字中反復(fù)的玉,亦是他心中翻涌的愛玉情潮。
乾隆愛玉,嗜玉成癖。清代宮廷玉器數(shù)量之多,做工之精,器型之多,使用之廣,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媲美的。乾隆時期的治玉工藝為古代治玉的高峰,并形成以“乾隆工”為代表的帝王玉玉雕新風(fēng)尚。據(jù)說,故宮三萬多件藏玉中,一半都是乾隆年間制造?!坝癜V”之名,名副其實。
愛玉,是中國人貫穿古今的風(fēng)尚,玉隨人在數(shù)千年歷史長河中幾經(jīng)沉浮,如博納百川之水,川流不息,直至今朝。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,根植于民族的血脈與靈魂,早已成為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時至今日,國人對于玉的審美已經(jīng)形成體系,筑室集雅,格物寄情,是中國人對生活美學(xué)的修行。
審美即生活,往往日用而不知也。居室明凈,玉器貯藏其中,兼具實用與審美的雙重需要,以達到精神上的雅逸愉悅。借由一方玉石,直抵心靈的虛靜之美,審美也在常年累月的熏陶中修齊。方寸之間,添耳目之供給,寄身心之修養(yǎng),精神上的滿足,最能充盈躁動不安的心靈。